“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导入期。如果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青壮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则还是蹒跚学步的小朋友。”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行业发展成熟。
今年全国两会,张国强提出了包括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创了全球首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服务国际赛事的先河,1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冬奥结束后这批车辆在北京、张家口继续服务市民日常公共交通出行。张国强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长续航、加氢快、低温启动等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安全性、稳定性、成熟度得到了很好验证,在使用便利性、环境适应性、运营成本方面超出用户预期,满足大规模推广条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氢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3万台,居全球前三,加氢站数量全球第一。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化应用在加速;另一方面,全产业链“成本之困”仍给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带来一定挑战。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加快推进大规模产业化是降本之道。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处于从商业化示范到大批量推广的关键阶段。张国强建议,继续扩大示范城市群范围,将更多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扩大示范城市群范围,有助于进一步激励技术创新,破除技术壁垒,加快推动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行业降本。
关于成本问题,张国强表示,随着技术突破、市场规模扩大、国产化替代等因素的叠加,加上氢系统等辅助系统的成本下降,近几年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下降。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我国基本掌握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自主化技术,得益于核心技术突破,燃料电池发动机从原材料到系统均实现了快速提质降价。“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5万至10万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可降至1000元/kW左右。”
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
“现阶段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因素包括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氢源成本较高,加氢站数量少、加氢便利性低等。”谈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现状,张国强称,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
在他看来,为保障氢能产业发展,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应加大力度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他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做好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产能整合工作,以进一步支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同时推动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水制氢项目,打造可再生能源绿氢基地。
落到基础设施层面,张国强还建议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在他看来,应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他建议国家层面出台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与此同时,可进一步合理利用已有加油、加气场地,鼓励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
“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不断升级迭代,加之成本的下降、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氢燃料电池的应用也将逐步从商用车领域拓展到乘用车领域,加氢3分钟、续驶里程1000公里的乘用车将进入千家万户。”谈到氢燃料电池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张国强对未来充满期待。